貓,通常指家貓(學名:Felis catus或Felis silvestris catus),為中型貓科動物。根據遺傳學及考古學分析,人類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,000年前的新月沃土地區,古埃及人飼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00年前,以防止老鼠吃掉榖物。現在,貓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寵物之一,飼養率僅次於狗,但同時也威脅著很多原生鳥類、齧齒類的生存,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。長期飼養的貓平均壽命為12年以上,歷史上最長壽的貓則達38歲

貓的演化可以追溯至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演化出的肉齒類,肉齒類動物為所有現代食肉目動物的共同演化祖先。肉齒類動物軀體長、四肢短、足有爪、有44顆牙、大腦不發達。在始新世時,肉齒類衰弱,取而代之的物種是較進化的物種小古貓,小古貓是現代所有陸棲食肉動物的演化祖先,棲息在森林中,大腦比肉齒類發達,捕食效率高。

貓在古埃及時代就有專門的聖書體記載(見古埃及的貓(英語:Cats in ancient Egypt)),寫下來是𓏇𓇍𓅱𓃠(mjw)。 西周時代《詩經·大雅·韓奕》寫到:「有熊有羆,有貓有虎。」但詩句中將貓與熊、棕熊等猛獸並列在一起,依文意推測不是指家貓。且《爾雅.釋獸》也寫道:「虎竊毛謂之貓。」竊毛的意思是淺毛,同為貓科動物,貓和虎本就有著高相似度。從上述看來,先秦文獻中提到的「貓」,應是未馴化前的野貓。